约30620字。
《游褒禅山记》自学助学材料
第一板块:自学目标和内容
一、整体学习目标:
1、熟练背诵课文,重要段落和语句能够正确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3、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二、整体自学:
目标: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第一段:重点字音:褒:bāo。华:①②③④均读huā;⑤⑥huá。谬miù
重要停顿: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第二段:重点字音:穴xué 窈yǎo 怠dài 咎jiù
重要停顿: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第三段:重点字音:瑰guī 罕hǎn 相xiàng讥jī
重要停顿: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4)第四段、第五段:重点字音:仆pū 胜shēng 父fǔ 某mǒu
重要停顿: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2、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知识,做到理解大概。
3、划出重要语句,明确作者结论或全文主旨。
4、试着概括归纳各段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5、记录自学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
6、小组对照、讨论自学理解情况,解决一些问题。重点为文言知识和各段内容。汇总不理解的问题。
三、学习第一段:
(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址、卒、以故、今、以、阳、盖、而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舍、名
3、理解特殊句式:(1)始舍于其址(2)有碑仆道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
5、背诵第一段。
(二)自学和小组助学。
四、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其、而、然、以、且、盖、方、或、咎、所至、是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侧、上、穷、见、明、极
3、正确翻译句子:(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
5、背诵第二段。
(二)自学和小组助学。
五、学习第三段
(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焉、观、以、夷、观、之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于是、非常、险远、至于、幽暗昏惑、相
3、理解九正确翻译特殊句子:(1)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3)不随以止也
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找出得要语句并理解。
5、背诵第三段。
(二)自学和小组助学。
六、学习第四段
(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以、悲、之、莫、所以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谬、传、名、道、学者
3、理解九正确翻译特殊句子:(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找出得要语句并理解。
5、背诵第四段。
(二)自学和小组助学。
七、自学第五段
八、自学讨论总结全文
1、文章思路理解
2、这篇游记是如何因事论理,叙议结合的?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主旨安排详略?
第二板块:课文助学
一、背景资料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时王安石34岁)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