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60个字。
《桃花源记》综合复习
第一段:写渔人偶遇桃花林,这是故事的开端。
原文 词语 译文 分析
1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
“忘”设下悬念。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头两句从正面写桃林之茂密,第三句从反面写桃树之多而且纯,后两句从侧面衬托出桃林地面之美,以及桃花盛开后花瓣纷纷落下的景象。
3.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对……诧异。穷:穷尽。“之”,指见到的景象。 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又设下悬念
原文 词语 译文 分析
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
2 便舍船,从口入。 舍:离开 (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
3 初极狭,才通人。 才:仅 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4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旷(平坦宽广)
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写。实则是对丑恶黑暗现实社会的憎恨。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绘桃源社会环境的平静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7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种作: 耕田劳作
悉:完全 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这里是“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好和外面处在重税兵灾压迫下的农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桃源生活的恬舒适。
《邹忌讽齐王纳谏》综合复习
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子和客人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这是他讽谏齐王的前提和原因。
原文 词语 译文 分析
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身高。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并且容貌光艳美丽。 开篇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的目的是为下文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铺垫。
2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服:穿戴。
窥镜:照镜子。孰:哪一个? (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5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邹忌不自信的心理在情节发展中有作用是邹忌身上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表明邹忌头脑冷静,有自知之明。
6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7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8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9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孰:仔细地。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10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暮:晚上。
美我:认为我美。私:偏爱. 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