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90字。
  安徽省“江南十校”2009年高考冲刺试卷
  语文
  本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网络热词背后的那些故事……
  王石川
  网络热词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当事人的话,比如“打酱油”、“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一种是网友的发挥创造,比如“山寨”、“猪坚强”、“范跑跑”。无论是否网友原创,这些语言之所以流行,皆有赖于网友的认可与传播。在传播中.网友发挥聪明智慧,或戏谑,或嘲讽,或借题发挥,或添油加醋,或曲径通幽,都是一种表达,在表达中完成了自己的好恶与爱憎。
  曾有学者称,在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喷吐量最大,语言本身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事实上,通过忖度2008网络热词,我们同样可以窥视到网友乃至民众的所思所想。
  进一步说,2008网络热词其实是社会热词——每个网络热词均是“背后有故事”,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种连接一方面昭示了网络热词滥觞于现实,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风格。没有现实的纷繁芜杂,就没有网络热词的风生水起;没有一起起社会热点事件,就很难惊动网友,网友也就无意于传播网络热词。另一方面则说明,网友不单纯是当年那些只会聊天、玩游戏的少年,他们关注现实,介入现实,不吝于表达,而且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
  同时,从侧面也说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不是孤立的,不是凭空而成的,他们具有共性,让每个人都为之唏嘘或慨叹,对世道人心造成了强大的冲撞与影响,因此让网友产生共鸣。诚然,没有谁是一片孤岛,那些不幸的人,那些忍无可忍的表情,乃至那些骄横的权力,那些张牙舞爪的身体语言,无不让我们刻骨铭心。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现实面前,网友怎能装作视而不见,又怎能心平气和?
  学者认为,以前公众的表达渠道很少.知情渠道也未必通畅.因此网络的巨大传播能力使之成为了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最为便捷和普遍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网友才不放弃表达,义无反顾地参与与干预。比如,贵州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上,有官员抛出“做俯卧撑”后,原本成为网友口头禅的“打酱油”失宠了,“酱油族”迅速改口,“以后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更耐人寻味的是,以后凡是表达对权力不信任或对官方说法存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