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40个字。
《新闻两篇》同步练习
供稿人:lyphm001
【识记积累】
1、下列注音和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港督(dòu)肃穆(mù)媒(méi)体
B、镶嵌(qiàn)噙(qín)满瞩(zhǔ)目
C、苍(cōng)桑承诺(nuò)隆(lóng)重
D、溃(kuì)退歼(jiān)灭要塞(sè)
2、根据语镜,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填序号)
执着的故事不老———精卫填海,愚公移山,(1);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荻,(2)的勾践,(3)的苏秦。执着是锲而不舍,是持之以恒,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歌。
备选成语
A凿壁偷光B守株待兔C卧薪尝胆D悬梁刺骨E奋发图强F夸父逐日
3、按要求填空
(1)新闻的六要素也是的六要素,即,,,事件发生的,,。
(2)新闻的特点一般有:;;。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五个部分。
4、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二十四小时内既已渡过三十万人。(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B、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确切,且有“我军正在趁胜进军”的豪迈之情)
C、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讽刺了汤恩伯作战指挥能力的低劣)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充满嘲讽的意味,既突出了敌军的狼狈不堪,又显示了我军的神勇)
5、(1)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在这里指代。
(2)《新闻两篇》中的新闻跟新闻的形式之一的是同一含义。“他从乡下带来了很多新闻”中“新闻”是指。
6、收集你们校园或者你身边的大事,试用消息的形式展现出来。(50字以内)
语段一: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下面是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的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8、导语中“西起九江(不含)”能去掉括号里的“不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