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9张。学案与课件相辅相成,教案与学案一体,约2610字。
《燕歌行》教案
——高适
【教学目标】
1、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感知作者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3.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燕歌行》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学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通过自学能逐字逐句翻译诗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1、检查《望月怀远》背诵。
2、检查《与诸子等岘山》背诵。
3、检查《山居秋暝》背诵。
二、新授25'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最熟悉战争和了解战争的诗人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诗歌给加点字注音:
幻灯示:摐金()旌旆()()逶迤()()
碣()石塞草腓()玉箸()蓟()北
2、解释下列词语
幻灯示:烟尘破残贼
横行非常
赐颜色摐
羽书瀚海
极边土凭陵
半死生穷秋
腓身当恩遇
铁衣玉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