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美感的学科。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掘汉语所渗透、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因素,不要把教育变成非常枯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要把学母语、爱祖国的审美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排斥在教育过程之外。如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多一点审美体验呢?
首先,充分利用课本,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过分析课本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人性美。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名作,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写人的文章更多,塑造的每一个不同的人物都是不同阶层的典型,是社会百态的集中体现,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会使学生得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朱自清的《背影》写的只是一位平常的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