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学年第二学期中段教学质量检查初二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含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选做题,共4分。对选做题,考生可答可不答;得分可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将眼前景与心中的情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别云间》中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达到异曲同工之妙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列病句。(4分)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提供的话题和句式,再续写两个比喻句。(4分)
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0分)
崇明岛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岛,不仅因为它是世界第一的沙岛,还在于它的独特的地理水文环境,它是在江海的结合部由长江的浊浪、东海的碧波共同孕育的,一个创造的明证。
一千四百多年前,长江口一片汪洋,公元618年发现了两个小沙洲,开始是渔民避风休息之地,后来发现沙洲上水草繁茂、土地肥沃,始有居民从长江两岸前来开荒种地,或捕鱼、晒盐。公元705年,唐朝在西沙洲上设镇,取名为崇明镇,“崇明”之名即始于此。宋朝天圣三年、即1025年,西沙洲西北25公里处,又露出一处沙洲,随后有姚、刘两姓农人到沙洲上垦荒,故人称“姚刘沙”。长江又流淌了一个世纪,最早从沧海中成为桑田的东西两沙,又复归于沧海,但我们可以把这种陷落看作是某种动荡不定的重新组合,有坍塌便有新生,后来又出现了三沙、平洋沙、长沙等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