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80个字。
中考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
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二中冯建辉
一、命题动态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命题趋势较为明显:内容上,设题将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大,选材的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肯定有所体现。选材上,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将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传统的题型仍有保留,新的题型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体验和感悟,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大。
二、考点解析
1.把握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连续的时间和地点,必须注意其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和地点间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要素、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真正地把握事件这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他要素。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2.辨析记叙线索。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者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只要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根据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3.理清记叙顺序。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