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40字。
《王何必曰利》教案
孟子门党娟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 能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文中对“后利而先义”的阐述,体会对比说理法的好处。
3、 把握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
4、 探究本文反映孟子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
1、把握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
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能够翻译课文内容。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一、课前导入: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我们两眼仅仅盯住财利,而不顾道德、法规、法律,这种做法又是可鄙的。
人类身为百灵之长,就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理解、沟通、团结、帮助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要明白如何去"谋利"的问题。
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学生阅读课文“引入话题”部分。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几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音读音以及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内容。
3、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内容。
活动设计二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课文内容,翻译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与句式。
学生自主学习检测:
检测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
3、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