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给自己居室取名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名清则室雅。建芝兰之室,激向上之情,既学活了古典文化,又增加了人文涵养,还美化了居住环境。这样进行素质教育,真是一箭三雕。
[关键词]斋堂馆阁文化;人文素养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归有光因其祖上曾住“项脊泾”,所以给自己的小书房取名为“项脊轩”,并写了《项脊轩志》。其实,文人学者给自己的居室命名乃是传统文化大观园里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你们能举些例子吗?
(学生纷纷举手)
生甲: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
生乙:陆游居“老学庵”,黄遵宪建“人境庐”,梁启超住“饮冰室”……
师:好!不过,我们能不能再说说现代人的?
生丙:鲁迅先生在北京的书斋名为“绿林书屋”,在上海的则命名为“且介亭”了。
生甲:《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的书斋叫“无止境斋”,大概是取“学无止境”之意吧。
生丁:北大教授王力戏称自己的书斋为“龙虫并雕斋”,表明这位语言大师在写“雕龙”巨著的同时也不鄙薄写“雕虫”美文。
师:同学们知识面广,回答很好!记得余秋雨曾说过:“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文人雅士为之题名,或讽或喻,或诫或勉,深意存焉。其实依我看,给自己居室题名并非专家学者的专利,我们青年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家中的住房或学校的宿舍取个有文化品位的名字呢?名清则室雅,这不就比“101房”、“234室”这些冷冰冰的序数词有人情味多了。
(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于是分组讨论、交流)
师:现在各小组推个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A:我们给311室取名叫“忧乐轩”,为的是学习、发扬“先忧后乐”的传统美德!
(全班鼓掌)
生B:我们讨论结果是把202室命名为“慎取阁”。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强调学者要“深思而慎取”,我们做学问、搞创新就得深思慎取……
生C:我在家的卧室只有10个平方,我给它取名为“远志房”。
师(插话):可有出典?
生C:有。《史记•陈涉世家》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欣逢盛世,我们石油子弟就应树立起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师(笑):志当存高远,相信你将来会成功的。
生D:老师,我想为“远志房”配一副对联,好吗?。
师:好呀,有联语相配,人文气息就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