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30个字。
古诗词及文言文试题的命制及题型创新
古诗词类
《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感情见长的文学样式。诗人往往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高度凝练、概括、含蓄、富有音乐美感的语言,集中表现社会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测评,应该参照诗歌的特征来设置试题。
一、考查内涵及层级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诗歌阅读的考查应从诗歌阅读的规律出发,来明确它的内涵,即: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感悟诗人感情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理解诗歌的想象和表达方式的能力。其能力层级为B级。
二、诗歌的题型特点及因素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
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
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考查要点如下:
①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②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③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④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⑤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过去以考查浅易的古代诗词为主,近年来较浅易的、有定评的现当代诗歌也开始进入考卷。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由于诗歌是一种比较难懂的文学样式,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诗歌阅读的测评方式不应该过于复杂,题型数量也不宜太多。常见题型有——
1、赏析题
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提示,这类试题常用选择的方式设置题型,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例如,天津市中考题:
对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而降,“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色特点。
D、最后两句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