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个字。
  文言文阅读
  Dingding1980
  【重点解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其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确理解文言文中重要词语;能顺畅地朗读文言文;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对古人的观点,能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作出评价。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题目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常用实词,是中考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重点是理解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平时训练中考生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考生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用文言虚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考生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虚词的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有何不同;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文言;借助归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
  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要正确理解词文言义及句式,须掌握关键性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依据各类句式的特点,正确把握文句的意思。考生应将着眼点放在对课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的理解及翻译上。在今后的中考中,对各种文言句式的理解和翻译,仍将是考查的重点。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坚①自河东②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③为御史中丞④。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⑤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⑥之弟也,酗酒,豪横⑦,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⑧德,奏未及报⑨,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⑩,疾恶纠案{11},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12}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②河东:郡名。③邓羌:人名。④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均指官职名。⑤王猛:人名。⑥太后:苻坚的伯母。⑦豪横:恃强横暴。⑧收:拘捕。⑨报:答复。⑩同志:志趣相投。{11}纠案:举发其罪,拷问其实。{12}刑免:判罪免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王坚自河东还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含义。
  (1)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2)为百姓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