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作文教学要重“导”
——浅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有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喜欢的狗》,他这样写道:“我家楼下有一条狗,身高六七十公分,比宠物狗大,跑起来像电一样快,我喜欢它。”问为什么只写这么几句,他说老师布置作文时只说要用到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三种方法。这事虽然是发生在刚涉及作文的小学生身上,也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中学语文老师的思考:作为语文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将作文写好?
这是一个不新的话题,但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许多的语文老师。新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虽然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但是,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更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作为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作文,也不例外。可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仍没有引起许多语文老师的足够重视,学生的作文或空洞无物,或矫揉造作,更不用说创新了。久而久之,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理论起来,主要责任在老师身上——没有好好指导,学生没有兴趣,写起来索然无味,当然写不好。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要抓好课堂教学,由点及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是学生作文的最好典范。老师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不能简单停留在整体感知、语句揣摩上,还要更深层次地挖掘课文内在的行文思路、作者的写作方法及写作风格,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写这样的文章,你会从何入手,怎么表现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方法能否迁移到你的作文中去,等等。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初中语文第一册)时,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将父亲这个平常的背影写得如此感人呢?作者的方法很独特,开篇点出背影难忘,然后写送别前的家境,为背影的出现渲染悲凉的气氛,中间送别时浓墨重彩着力刻画背影,结尾处又点到背影。文章处处扣住背影来写,自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感悟到这些写作思路之后,想想自己的父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