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高考复习古诗词赏读六步法
分类:
语文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版本:
苏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41 KB
评级:
时间:
2009/6/24 22:09:48
下载:
本月:1 总计:33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6700字。
古诗词赏读六步法(苏教版)
秦葆
摘要:在教学中如果仅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仅让学生熟读背诵默写名篇名句,那么,孩子们能够走进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吗?能够与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诗人心灵交融吗?能够融入那血、那泪、那火、那水、那民族之魂吗?如果不能,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极大遗憾吗?
关键词:
一、读前 知诗人情感
二、初读 明字意典故
三、再读 通诗词大意
四、精读 想情景再现
五、朗读 诵诗人情感
六、美读 吟诗我合一
前言: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舞姿,翩然于中国人的眼眸。时光荏苒,千帆过尽的沧桑,并没有刻划出她迟暮的容颜。相反,在泛着黄褐的底色上,这帧抹不去的风景更显得流韵四溢,风采依然。
我们可以跟随诗人在薄薄暮雨中,闲看帘卷西风;在夜落乌啼的黄昏里,感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蚱蜢舟上举杯邀明月,在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坐看风生水起;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中仰天长啸!
我们低吟李杜穿透岁月的诉说,高唱苏辛震撼天地的洒脱!每一首千古绝唱里,都会有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诗人,正如每一片奇山异水之中,必有一种人文神韵………
我们的心中,难道仅有华美的诗句、琅琅的音律吗?不,远远不够。唐诗宋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血,是泪,是火,是水,是对生命的感悟,是对中华民族精魂的诠释。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仅让孩子们理解诗词大意,仅仅让学生能够熟读背诵默写名篇名句,那么,孩子们能够走进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吗?能够跟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诗人心灵交融吗?能够融入那血、那泪、那火、那水、那民族之魂吗?如果不能,这难道不是我们古诗词教学中的极大遗憾吗?作为语文教师,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尝试了一些办法,也收到了一些实效,现把我的教学心得与大家共勉,望能与更多同仁深入交流,以期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弘扬灿烂的民族文化。
正文:
古诗词赏读六步法
一、读前 知诗人情感
二、初读 明字意典故
三、再读 通诗词大意
四、研读 想情景再现
五、朗读 诵诗人情感
六、美读 吟诗我合一
一、读前 知诗人情感
这是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的重要一步,即“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杜甫,具有治国的理想。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表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诗,往往与反映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春望》,当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住在安禄山叛军统治之下的长安城。了解了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感时伤别,连本无情感的花也会“溅泪”,鸟也会“惊心”;为何“家书”如此珍贵,“抵万金”;为何诗人年仅四十余岁就已成“白头”,而且“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所致。感时伤别,与诗人其他同题材的作品如“三吏”、“三别”等相近,所体现的诗风也是沉郁顿挫。会知人论世,这要求鉴赏者除了多读诗人的作品之外,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史书、笔记、诗话、词话等。唯其如此,才能由“知人论世”而读透作品。
二、初读 明字意典故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高考复习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通用
初中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荟萃 人教版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ppt 人教版
七至九年级课本古诗词集粹 人教版
唐洋镇中学初二年级期末总复习语文讲义(古诗词鉴赏) 苏科版
古诗词及文言文试题的命制及题型创新 通用
高考复习古诗词阅读与欣赏ppt 通用
高考古诗词、现当代文学作品主观表述题答题规范 通用
中考复习古诗词专题 人教版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讲座之三:赠别诗ppt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