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7张,另有教案和练习。
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第十七课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
孙德宏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传祥的感人事迹和精神。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教学重点]
目标1、3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屏幕上显示的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主人公“时传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是北京市的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然而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孙德宏的这篇文章——《寻找时传祥》,去探寻时传祥的生前身后。
二、了解作者和背景
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
《寻找时传祥》是《工人日报》在1994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重访精神高原”就是报道五、六十年代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发掘这些劳模身上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
三、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时传祥的感人事迹和精神。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四、字词学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偌大 ( ) 诚挚 ( ) 黯然 ( )
答案:ruo,zhi,a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人海茫茫:形容人群数量庞大,像汪洋大海一样。
人事沧桑:指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经历了很多的变化。
记忆犹新: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的事物的印象依然新鲜。
五、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后思考:
时传祥的精神可以用哪四个词语概括?
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六、分析课文
1、 第二部分选取哪些事例来表现时传祥的精神的?这一部分侧重表现他哪方面的精神?
(1)20世纪50年代,他一天掏粪的总重量有五吨。
(2)他掏了十七八年粪。基本上没休过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
(3)为耿大爷家修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