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们的世纪使命,这已是教育界同仁的共识。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创造型思维。而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不唯如此,思维的聚敛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求异性等思维训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同样重要。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修订本)》初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课后习题设计上突出地表现出一个编排意图,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对教材课后习题作了一个初步分析,发现30篇课文竟有17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有关于思维训练的习题(见附表)。
我们不能误以为在教学中完成了这些课后习题,就完成了我们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任务。笔者以为必须把思维训练贯穿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去,甚至每节课堂上去。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呢?
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课堂讨论。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依托语言文字材料向学生展示各种生活图景和知识万象,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材料感知、思考、领悟。这就为我通过使用讨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可能。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为基础的,它是自主探索精神和积极进取心态运作的结晶。自主探索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原动力,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前提条件。讨论,正是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积极进取心态的表现,也是思维活跃的反映。而且在讨论中,师生共建的那种民主、平等、和谐、友好、合作的情境气氛,能进一步激励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课堂讨论的话题,要巧妙设计,不能随心所欲,讨论点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要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有几点体会如下:
一、新课破题,设问讨论,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笔者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课破题时,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结合内容说说《从┅到┅》的这种题目样式说明了些什么?”
笔者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一是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是想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三是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从某一个触点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把原来未曾想到的有关联的内容联成网络,从一定角度出发进行思维,从而提炼出新意。
教者备课时只预拟了5条,而学生发言出乎教者意外竟然讨论出了14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