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0张。构思新颖、独特、资料详尽,利用《春江花月夜》这一美妙载体,在当前国学热潮中相当实用。是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好材料。

  “国学就在我们身边”
  ——《春江花月夜》研讨课(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以国学基本教材《青少年国学教育文化读本》第四册中的《春江花月夜》为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继续进行国学教育交流研讨,探索国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式。
  2、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经历,激发师生国学学习兴趣,力争把“形而上”的国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身边的学问。
  3、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探索“诵读、感悟、积累、践行”的教学程序。通过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对国学精华的理解感悟、积累与践行。以期师生互动,“学古人之豪迈人生,砺一己之远大志向” 。
  教学过程:
  一、国学就在我们身边(此过程建议控制时间力争15分钟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
  (一)、一个月以前的四月四日、五日、六日,同学们经历了一个清明节的三天小长假。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清明节的相关典故吗?
  师明确:清明应该有三重涵义,一是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二是心灵境界的清明,人们通过祭扫,获得的是心灵的净化与“清明”。第三,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却是“政治清明”。
  春秋战国之时,晋文公重耳当政前曾被迫害流亡,是介子推在他饥饿濒亡之时,割股肉救了重耳,当晋文公希望报恩,试图让归隐山林中的介子推入朝为臣之时,这位舍命救主者却与母亲坚辞不受其报,晋文公只得命令部下放火烧山,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介子推与母亲出山,但最终母子俩却抱木被焚,只在山洞中留下一首给晋文公的诗篇: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一首诗里出现了三次“清明”,他只想告诉新君王,自己当年救助他,并不是希望获得荣华富贵,而只是希望新的君王能够经常“自省”,而他对君王的谏言,会以无形的力量来传达,他以死来谏君王,要勤政于民,问政之时要“清明复清明”。“清”就是法制与规章明晰,就是清廉而无贪腐;“明”则是光明正大,阳光政治,而不将公权在暗中运作,造孽于民。
  晋文公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设庙以祭之,每年清明这一天都会亲临介山祭祀介子推,表达感恩与省思,但一个献身者只能感动一个君王,只能让一代君主“清明”,如何保证朝朝代代君王清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