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顺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并掌握含义深刻、形象生动的语言。
  3.体会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4.学习理解议论中的举例和记叙的作用。
第二课时
  1.学习本文准确的、严谨的、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
  2.分析并理解课文,明确文章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3.领会文章中阐述的问题和道理。
  4.学习对议论文的分析,能够找出文中的论点。
教学建议
理解议论中记叙的特点
  议论中的记叙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A、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所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B、其作用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所以,在记叙时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手段上下功夫,但要注意突出对证明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
课文结构内容 
  中心论题: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一)总论,提出分论点(1-7自然段)
    第一层意思:(第1自然段)概括……规律;
    第二层意思:(第2--6自然段)论述党的发展及其成立的背景;
    第三层意思:(第7自然段)比较两个80年。
  (二)具体论述业绩(8-18自然段)
    第一层意思:(第8自然段)概括党的历程和业绩;
    第二层意思:(第9-17自然段)具体分述历程和业绩;
    第三层意思:(第18自然段)提出分论点。
  (三)过渡(19-21自然段)
    第一层意思:(第19自然段)概括成就和取得的结果;
    第二层意思:(第20自然段)缅怀故人;
    第三层意思:(第21自然段)致谢今人
2.谈骨气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
  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第二课时
  1.把握严密的层次结构。
  2.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
教学建议
课文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阐述。(第1-4段)
   第一层: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1段)
   第二层:引用孟子的话,阐述"骨气"的含义。(第2段)
   第三层:从历史和继承的角度指出"有骨气"的传统和意义。(第3、4段)
  第二部分:用事实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5-9段)
   第一层: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5、6段)
   第二层: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7、8段)
   第三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9段)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第10段)
本文议论中的记叙的特点
  其特点之一,即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比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绝不是为了刻画三个人物,而是要从三个方面证明作者提出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的。
特点之二,即议论文中的记叙,其作品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的时候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更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上下功夫,但是要注意突出对论证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
论证方法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文章在对骨气作了社会的阶级的简要分析之后,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举文天祥铁骨铮铮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的事例,侧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饥饿者在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侧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进行论证;举
3.想和做

第一课时
  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
  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教学目标
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 
  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
4.哨子
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的语言,认识本文生动活泼、褒贬分明、幽默、含蓄的语言特点。
  2.透过具体例子的生动阐述,把握文章论述的要点。
  3.学习提出论点的方法,着重学习讲道理后,归纳出论点的方法和从一个故事或某种现象、某种事例引出论点的方法,以及根据生活中某些经历,得到启发,归纳论点的写法。
  4.学习用丰富多彩的实例论证论点的方法,即例证法。
教学建议
思想主题 
  本文以"哨子"为题,新颖而不落俗套。"哨子"的比喻义是"不必要的东西",或比喻许多人所追求的对其价值做出错误估价的事物。
  "哨子"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思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巧妙地提出人生价值观问题,以小见大,确实值得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有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不妨做一些深入的思考,或者换一个角度,或许就有所发现。例如学习上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可以联想到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遇到困难,对困难的态度决定于个人的意志 ,由小可以写大,提出自己的论点。但要注意,对事的分析应从小处入手,不宜东拉西扯,什么都写,结果反而模糊不清,不知所云。
要抓住两个重点 
  自学这篇课文,要抓住学习的两个重点:一是理解文中要告诉人们的一个深刻道理;二是弄清楚文中是怎样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引出道理的,怎样将记叙与议论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边理清全文思路,一边分析写作特点。
结构内容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叙述自己的一个生活实例:为"哨子"付出过高的价钱,带来悔恨;从"哨子"事件中吸取教训,常常受益。
  第二部分(3-10段):列举自己观察到的社会上的各种类型的"哨子"现象,从中归纳引出论点。
   第一层:(第3段):总提自己观察到的社会上的种?quot;哨子"现象,引出下文。
   第二层(第4-9段):用六种事例并加以评述,说明"哨子"使这些人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三层(第10段):归纳论点:许多人"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太高的代价"。
写作背景
  富兰克林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哨子》一文,就是根据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例而提出论点:许多人由于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计,因而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遭受了难以忍受
5.灰姑娘的时钟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把握对议论文的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所谓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要合乎实际、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所谓严密,即用词语要周到,简洁明快,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谓生动,即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使人读来有兴味,而不枯燥乏味。
  2.理解课文从熟知的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论述方法。
  3.学习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建议
思路结构 
  如果对全文进行分析,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那么,上面选文就是第一部分,也是全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从灰姑娘的失约而论证中途报时的时钟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的含义。
  灰姑娘为了约定不得不离开渴望已久的舞会,而且"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对她如此严厉呢?这为下文设下伏笔。
  上文第三段的末句写到"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无论是对童话故事也好,约定也好,时钟也好,实质上是对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主要是写,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的有无展开论证,并证实确有其钟。它最早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的欧洲各地修道院,14世纪中叶出现于欧洲的公众场所。
第三层主要是写,由对有没有15分钟响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而且是室内座钟的报时。
结构内容 
  课文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12段)由灰姑娘失约的问题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一层(1-3段)对约定的时间的思考。
   第二层(4-6段)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有无的质疑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三层(7-12段)由对有无每隔15分钟项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了这样的钟响。
  第二部分(13-18段)由对童话的质疑而论证时间的意义。
   第一层(13段)对以约定的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质疑。
   第二层(14-16段)论述时钟对人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作用。
   第三层(17段)由对时钟的论证,考证了童话"灰姑娘"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四层(18段)引证灰姑娘失约误时的错误,归结时间的重要意义,提出论点"时间等于金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