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概括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气语调。
2.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的无私、勇敢和负责的崇高品质。
3.展开必要的阅读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哈尔威船长身上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2.如何概括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实物投影仪
2.学生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五个字词的音形义,将之工整、清楚、美观地写在统一 要求的纸上(与课本同样大小)
3.思考《探究·练习》一、四
4.如果有人在你看完这篇小小说后,问你:"这篇小小说讲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篇 课文,我们领略了文学中散文与诗歌的魅力,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小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自愿将制作好的字词卡片交个老师,并以实物投影仪逐张出示,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全体同学可以相互借鉴,看看还有哪些字词的音形义自己并不十分清楚却又没有注意到的,可以马上补充在自己的书上或笔记本上。
2.如果有人问你:"这篇小小说讲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
(1)要求同桌的两人个说一遍
(2)教师注意讲得最快和最慢的二人,并指名他们当众再说一遍
(3)要求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提出建议:两种说法各有所长,各自适合于不同的场合。在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日常生活中,简略的概括更常见一些。如你刚看完一场电影,路上碰到一个朋友问你:"刚看过的电影讲的是什么?"你总不至于在马路上仔仔细细地给他讲上一个小时吧?所以,我们在沉醉于小说这类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要善于从中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时、地、人、事,人是贯彻整个事件的主要人物,事情还可简单说说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比如:"这篇小小说写了十九世纪一位英国船长在自己的轮船不幸被撞,即将沉没时,镇定地指挥别人逃生,自己却勇敢地与船同沉,为船负责的悲壮故事。"当然在时间充裕的交谈中,你作绘声绘色的描述有时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
三.在朗读中理解内容,读出语气语调
1.教师过渡引导:比如在17-34节中的对话,你要说好了那绝对会让人产
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要求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读一遍,体会一下应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这
种语气语调表现了小说中的对话者此时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小说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两人可讨论)
3.指名一对学生回答上述温度台,并要求读读试试看。
(教师引导明确:哈尔威船长此时的心情是"镇定自若"的,神情是"威严"的,从16节和38节可见。对话内容所体现的"井然有序"的指挥也体现了这一点。)
四.感受理解哈尔威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
1.船长为什么在众人惊慌失措,场面一片混乱之时会这样的镇定自若而威
严呢?从小说中何处可看出来?两者之间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