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个字。
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1.品鉴文章的诗意美,了解本文间接引用材料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与用语的准确。
2.引导学生诵读欣赏,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能对文章提出合乎理性的评析。
3.领略桂林山水的奇异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间接引用材料来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作者巧妙把景与传说有机融合,不但内容丰富,情趣盎然,而且引人遐想,启人心智。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写,领略作者语言的诗意之美。
让学生在诵读之中揣摩感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明白文中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笔墨凝练、句式工整的特点,能对精美语句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
同学们,你能从图片上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风景吗?(学生答.)
你还能不能说出和这个地方有关的一些风景名胜或者相关的故事传说?(肯定学生回答.)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这就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画山绣水》。(板书)
同学们知道题目的含义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析题.)
解题:“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的,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采。题目一下子揭示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醇(chún)攒(cuán)聚嶙峋(lín xún)
玲珑剔(tī)透黑黝(yōu)黝(yōu)
2.美文需要反复诵读,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正音基础上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请大家选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来读。
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勾画美点,为下面的评析作基础。
4.交流感受,学生边读边析。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处理分析,只要言之有理皆鼓励肯定。
5.结合课后第三题,边析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明确:第一句是写漓江水的清纯碧绿,用了反复、比喻的手法。第二句是写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先总写,后列举分写,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第三句紧承上句,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强调了桂林山水的奇妙。
(学生背诵,老师指导.)
三、交流故事
1.本文在写景时穿插了许多民间故事,大家找一找,就你感兴趣的读读,然后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
2.学生以四人小组,相互讲解。
3.抽查学生讲解。
四、畅谈感受
1.刚才同学们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请大家想一想,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本文要把桂林山水的描写与这些传说结合起来写呢?文中又是怎样结合的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