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40字。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教学依据】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从合作探究的角度对语文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文章描写人物非常传神,性格鲜明,叙述语言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文采飞扬,正义凛然,气势磅礴,是一篇训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好材料。
  2、文章塑造的唐雎这一人物形象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充满了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使一切威逼利诱相形见绌。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同古人展开心灵对话,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感情,从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的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不因祸福避趋之”的传统美德,让他们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力量,砥砺意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唐雎的不畏强暴,自主自强的精神
  2、学习在尊重史实的基础评价人物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4、学习本文的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
  〖教学方式〗
  1、多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
  因为是文言文,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能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为本文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文章描写人物非常传神,则要求学生精读、品读,指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2、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综合运用: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利用阅读反思与批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相互启发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学构思〗
  一、检查预习,交流心得,引入新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