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40个字。
七上古诗文汇编
(一) 三峡(中考重点古诗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练习
<01> 本文选自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作者是(朝代)的地理学家。三峡包括:。
<02> 文章结构
<03> 一词多义
<04>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 ②哀转久绝
<05> 古今异义
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或王命急宣
<06>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空谷传响
③清荣峻茂
<07> 古译今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二) 《论语》八则(中考重点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练习
<01> 《论语》是记录的言行的书,由收集编纂而成。孔子,名,字,末期鲁国人,生于今山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
<02> 《四书》指。
《五经》指。
<03> 一词多义
① ②
<04> 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诲女知之乎
④是知也
<05> 古今异义
①不亦君子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可以为师矣
<06> 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07> 古译今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08> 成语
①学而不厌: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②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