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5张。附带导学案 《再别康桥》课件、音像素材、教案、学案配套,实用 《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2、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自学过程】
  一、 给下列字注音(A级)
  荇                  溯                  篙
  衍                  朔                  嵩
  蒿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B级)
  1、在上课前请同学们熟读课文至背诵。
  2、读了许多遍课文,同学们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讨论: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思考、讨论:诗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束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互换,可以吗?
  5、合作探究:《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具有“三美”的主张,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