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正确理解祖国的古代诗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有意识地积累古代诗词,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4.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考点聚焦】
1.根据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2.根据相关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
3.根据所给内容范围,写出几个符合要求的“一类”的句子;
4.根据所给的诗句或者文段写出所能联想到的句子。
5.根据运用语境,填写出符合要求的内容。
[知识累积]
背诵默写的前提是背诵,考查形式是默写,分为文言诗词和文言文默写两大类,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考点之一。
应对背诵默写,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感知全篇。
读过的诗词和文言文,要清楚它们写了什么人或什么事,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说明了什么事物或事理,阐述了什么道理,以及是怎样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的,用了什么写法等等,归结起来就是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还要注意深入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
文言诗词就内容来说一般为借景、借事、借物、借史来抒发情感和志趣,表达情趣与感慨,展示胸怀与抱负,表达方式一般为描写、抒情、议论。
文言文就来体裁来说有小说,如《狼》;有寓言,如《滥竽充数》;有神话,如《夸父逐日》;有传记,如《陈涉世家》。我们所学的绝大部分又属于文言散文,文言散文又分为两大类,写景抒情的为一类,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论说道理的为一类,如《鱼我所欲也》、《上枢密韩太尉书》、《送东阳马生序》、《马说》等等。
小说、寓言、神话、传记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文言散文表达方式以描写、抒情、议论居多。
第二、关注名句。
文言文里值得记诵的名句很多,有精彩的描写句,如《岳阳楼记》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核舟记》中对人物外貌神情的刻画等;有深刻的议论句,如《为学》、《伤仲永》的末段;有醒目的主旨句,如《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等。
复习时还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名言警句,即历经千古、传诵不衰、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句子。它们要么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要么富含哲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要么构思奇特,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要么气度非凡,如“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要么写尽人间情思,使人产生共鸣,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经很多人传诵、引用,散发着诗人思想的光辉,是诗词大海中的珍珠。这类句子,我们不仅要能熟练地背、准确地写,还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运用。
三、梳理语言。
文言诗文历经几千年,积淀了我们祖先的思想和智慧,里面有许多语言现象很有趣,值得一理。
从词的角度看,仅表示“山”的词就有峰、峦、幛、峻、巘、岈等;写“水”的四字短语就有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洪波涌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浊浪排空、波澜不惊、一碧万顷、浮光跃金、水声潺潺、波涛如怒、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玉城雪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二十多个,还有叠词、成语等语言现象,也可以进行归类。
从句的角度看,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有散句,如:“大丈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有长句,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有短句,如“今南方以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单从修辞角度说,还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回环句、比兴句、反问句等。
这写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还需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梳理,多记忆,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