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00字。《雨巷》
  高一
  柳金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戴望舒的简历及创作背景。
  2. 诵读。
  3. 体会《雨巷》重象征的抒情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已有知识并翻阅书籍和上网查阅有关诗人的生平简历。
  2. 反复吟诵、品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力、理解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
  重点:
  理解《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难点
  理解《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具:多媒体
  方法:1.讨论法            2.探究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雨巷》(江涛)歌曲,带学生走入江南小巷。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多媒体展示《雨巷》朗诵录音,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朗诵者,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明确:(低沉的,感伤的)
  ②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 集体朗读,多媒体配乐。
  思考这首诗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惆怅、寂寞、痛苦、悲凉。
  3、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朗诵训练 )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       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