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70字。
论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余石磊
审视作文教学的问题归结为这样三条:一是无米下锅;二是指导乏力;三是批改无方。第二条“指导乏力”的问题,这可是一个最现实、最难办的,几十年没解决至今也没找到一条大家公认“好办法”的“老大难”问题。从历年高考作文中可以看出,作文分数拉不开,花气力作文得不偿失。主要表现在:
1.偏重表现,忽视吸收;偏重技能,忽视修养。教师把精力放在命题立意选材上,殊不知,立意深刻与否关键在于写作主体——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深浅。有的教师不顾及学生的生活积累与主观体验,毫无休止地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程序化指导。对物的描写可以从形状、颜色、重量、气味、大小、用途等方面展开。对一个事物的观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
2.偏重命题,忽视需求;偏重最佳,忽视个性。写作的命题要符合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我手写我心的原则。笔者的《心存感悟就作文》(语文报,2006年第77.78期),强调生活感悟,抒写真性情,提倡个性化写作。
3.偏重语言,忽视思维。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语言训练忽视思维训练。熊成钢教授早在上一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呼吁“语文教学应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
那么,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哪些角色呢?
一. 教师应是学生思维和生活的引导者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什么”是“如何写”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如何写”的每一个过程,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体现,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是抓住问题的要害。因此,指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从下面一段“沙子畅想”的课例中,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师:看到这些沙子,你们想到什么呢?
生:海滩、沙雕、游泳度假村、帆船、沙漠、古代城堡……
师:你们知道沙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
生:大海、江河、沙漠……
师:你们知道沙子可以做什么吗?有什么特点?
生:建房、修路、运动场、珍珠、琥珀……
师:从各个角度总结出沙子的特点, 自选一个角度,写作。
生:坚硬与柔软的特点:一粒沙子是坚硬的,但是却组成了柔软的沙滩;一粒沙子是柔软的,可是如果添加粘合剂,却可以变成非常坚硬的建筑材料或岩石,无力可推。
生:沙子没有独立的个性的特点:沙子随波逐流,不稳定,不堪一击;沙子满怀希望,带着梦想从山谷走来,从河川走来,历尽风蚀水琢,历尽相互磨砺,使自己变得美丽圆滑,使自己坚强独立,但是失掉了激性,忘记了梦想,相互间失去了信任,如一盘散沙。人生如沙吗?
生:……
一学生写成童话,一颗沙粒的旅程,从海底冲上了沙滩,被小孩子装进了桶带回家,又被吹进了人的眼睛……最后回到海里钻进贝壳的身体,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过着幸福的生活。
由平常的沙子可以演绎多少人生故事,多少人生哲理。课例用一杯沙子,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