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80字。
《信客》教案
教学指导思想: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和交流。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才华。
3、教学过程中体现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习相关生字词。
2、感知课文,独立进行“信客档案”的填写,训练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完善“信客档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分组合作探讨问题、为信客写墓志铭等活动,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应是本课课堂教学的重点 。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新课
(一)板书课题(“信”大写),请学生依据课前所准备的资料或平时积累介绍作者余秋雨。教师视情况补充: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
2、《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这评价,深得其真髓。
(二)解题:“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在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