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作者:杜建波 单位:湖北天门市竟陵教育站

助学指要
  本文写于1941年,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是作者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赴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这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学习本文要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读读练练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虬枝(  ) 秀颀(  ) 楠木(  ) 婆娑(  ) 
   旁逸斜出(  ) 恹恹欲睡(  ) 坦荡如砥(  )
  2、朗读下列句子,体会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⑴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⑵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3、你认为下面几个句子在意思上有什么变化?它们的顺序能够互换吗?为什么?
     ⑴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⑵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   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⑶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     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⑷难道你又不    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    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二、整体理解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请按这个线索,编写本文提    纲。   
 

三、课内语段阅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这段文字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塑造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找出总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词。

  4、找出总写白杨树性格特点的一个词。
 
四、课外拓展演练
  天寒,尽管竹叶擎着的尽是霜雪,但不能改变竹竿的挺直;春夏,那绵密的细雨,却使这几根竹子现出更为明净的绿,像是一( )碧玉的洞箫,蕴藏着最感人的音乐。
  来到宝岛上以后,最初我卜居中部,在那里曾典下一( )小屋,只为了那屋上覆盖的是一( )别致的竹瓦,绕屋的是短短的竹篱,使我更有机会亲近我喜爱的竹子。
  就在距离那房屋不远的水边,一天我看到一大片林子,是那样的稠密,有如一堆绿色的焰火,一排排的竹竿,远远看来,更像是巨型笙簧,谱出一( )动人的壮丽的歌,那大自然的心声。
  如今我的桌边,一个长颈瓷瓶里,是几枝竹子,细细的竹枝,疏疏的叶片,给了我灵感与喜悦,回忆与梦想。那劲拔的竹枝,翻飞的叶片,是以多么有力的笔触描成的啊,何况,更以不凋的翠色。
  那几枝竹似在向我说:
  “给你一首绿色的诗词,渲染你的生活吧。”
  又似在向我说:
  “给你几枝绿色的笛管。”
  “赠你几片青色的瓴羽。”
  几根竹,翠绿、鲜活,画出了过去及未来的岁月。如果我们是坚强而充满了信心地生活着,那几根绿竹就是我们生命的象征。
  愿绿竹画出我们国人的身影——在世纪的风雨里,我们——自由、民主、正义真理的卫士,是不会弯下背脊的。                   (选自张秀亚《竹》)
  1、将“栋”、“支”、“枝”、“排”还原到文中的括号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