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80字。
  《武陵春》教案
  虞城一中  孙慧丽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 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 鉴赏词作的意境。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词的有关知识。(学生展示搜集资料教师归纳总结) 
  唐诗宋词元曲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二、 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1.教师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掌握字音,感知全词的情感基调。
  2.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教师归纳可见显示。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3.指名学生复述词的大意。
  4.教师展示大意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指名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与学生听读,及时纠错。
  (二)师生合作赏析
  1.全词情感基调把握以及上、下阕写作手法的把握。
  教师提问:①听读、自读后全词以什么情感为基调?
  ②上、下两阕个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③词人为何如此哀伤呢?        ④⑤⑥
  2、 学生展示,教师归纳了解李清照此词创作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