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 提高课堂效率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提
高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思想、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传授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效率的高低,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辅之以少量的课后作业而获得较好的教学质量。有的教师课堂效率较低,靠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靠大作业量来获得学生成绩的高分。“课内损失课外补”,不仅耗费学生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为课业而拼命,而且严重损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同样,教师自己也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挤占了备课时间。由于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非常重要作用的:首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应主要通过课堂完成。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而去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作法。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性措施。造成学生重负担的原因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低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主要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了,就用不着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搞课业,学生负担自然就减轻了。第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必需。课堂教学效率高,主要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了。就可给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其参加德、智、体、美、劳的各项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全面提高素质。第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提高、同时,使教师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以投入教育教学中。
二、 课堂教学效率的含义和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判定标准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如果有效的教学时间能达到45分钟,效率就为100%。
那么,一堂课是否达到高效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首先,要看是否全面落实教学目的。有效的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特长、学会做人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坚持以知识教学和方法传授为核心的同时,有机渗透德育,强化技能技巧训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足够”的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方面。当然,“足够”的容量和“适度”的节奏要视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情况而变。 “大容量”并不要求增加“大纲”、“考纲”以外的知识点,而是围绕知识点,拓宽加深,全面理解,灵活运用。“容量”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而且包括思维的训练。第三,学生受益的全体性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除使多数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得到应有的发展。第四,学生的主体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