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90字。
  对联
  作者:aoernianjizu         晨子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20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写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最近电视上正在热播《铁齿铜牙纪晓岚》,那么纪晓岚到底何许人呢?(停顿)纪晓岚是清朝国学大师,他不仅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联。
  二、 对联的起源(同学单独朗读与全体默读相结合)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元日>>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教师补充:到了清代,当然更有刚才提到的才子纪晓岚的对联故事。同时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三、 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对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