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革命者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强调了民主与科学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实行民主化、科学化管理,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主化,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学生愿意管、服从管的问题,科学化主要解决学生良好习惯的问题,让学生言行举止制度化、自动化。民主与科学是一个极其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探索,班级管理便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班级管理要民主化。
从对待班级管理态度差异来分,可以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一部分是班级管理的奴隶。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强,听课注意力好,学习效率高,课余也有计划内的实事可做。对他们来说,学校是一个乐园,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班级管理的奴隶的学生,他们的愿望是避免父母的指责或者老师的批评,他们因而没有或者缺少学习和班级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下课时总是开小差,平时总觉没有事情可做。对他们来说,在学校生活是一种负担,是一种痛苦。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解放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应该做到下面三点。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人的思想。
作为教师,要树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自己是班级的主导的思想。办有这样,工作起来才不会自以为是、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是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工作台适应学生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自己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才会产生主人翁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才会增强,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反之,教师弄不清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缺乏民主作风,觉得自己是老师,就该说了算,我讲你就得听,我管你就得服。管理上把学生当作奴隶般看待,教学上把学生当作容器满堂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让学生觉得好像是为老师而学,为老师而工作,这种被动的行为是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的,只能让老师白白劳心劳力。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教师是班级的主导,班级管理应是学生和教师互相配合、共同管理的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古人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主导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主要起“参谋”的作用,要让学生听“参谋”的话,就必须让学习亲近教师。也只有学生亲近教师,教师才能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进一步发挥“参谋”的作用。因此,学生亲近教师是教师发挥良好的主导作用的前提。要想让学生亲近老师,首先要教师亲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