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0字。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博大的胸襟
教学重点:背诵与默写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想与想象欣赏诗词
教学方法:诵读
课时安排: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佳节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日子,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等。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二、学习《十五夜望月》
1、解题,简介作者。
2、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3、品读课文,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①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 栖:鸟停息字树上。
②学生默读体会诗歌描绘的情景。
③学生口头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4.教师补充:
“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在这句诗中写到了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这句诗中的桂花,也让我联想到月中的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