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全国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评价与解析
2004年全国高考广东卷作文题,是一篇材料性话题作文,材料是根据《郁离子•冯妇》改编的寓言故事。该故事讲述古时东瓯人由于“火”、“虎”的误解,造成搏虎能手冯妇因扑火而葬身火海的悲剧。所引出的话题是“语言与沟通”,意在强调语言对沟通的重要性。
  一、 评价
  这道作文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 持续性。由于今年是广东省首次实施高考单独命题,命题者的总体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平稳过渡,避免由于试题变化太大造成考生心理的不适,以及可能产生的其它不稳定因素。因此,从整个语文试卷来看。无论从命题的思路,试卷的结构,还是题型的选择,均与去年全国高考卷,保持了相对的一致性。尤其是作文题,去年的“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是并列式关系性话题,今年的“语言与沟通”也是并列式关系性话题;去年的话题与“感情”有关,今年的话题“语言与沟通”也包含“情感”因素;去年的话题强调对思辨性考查,今年的话题也有所体现。有所不同的是去年的寓言材料是文言文,今年的是经改编的现代文,考生理解上更容易些,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有所降低;还有点不同的是,可能为了避免评卷中出现的分歧,今年明确提出不能写诗歌。
  2、地域性。众所周知,广东省是全国最“顽固”的方言区,广东白话、潮汕话、客家话等各种方言满天飞,致使广东本省不同区域的人,也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更不用说与北方人(广东人视广东以外省份的人均为北方人)的语言沟通。改革开放后,随着广东省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人才纷纷涌入,特别是近年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推广普通话,加强语言的沟通更显重要。因此,今年的作文题有着明显的导向意图,尽管作文不只是单写推广普通话,但仍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3、时代性。在当今的社会里,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一方面便利人们的交流,一方面又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加隔膜。如何加强现代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心灵沟通,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语言与沟通”这个话题正是基于这一现象的思考。表面上看,题目所给的材料是“火”与“虎”的误解而造成的悲剧,从而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其实,更重要的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重要。人与人沟通的障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缺乏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尤为突出。
  大而言之,当今国际发展的趋势是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让各国人民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实现和平与发展,是全体“地球村”人的共同目标,因此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密切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化解各族群之间各种矛盾纷争,语言沟通是何等重要。命题者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语言与沟通”的话题,以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开阔胸襟。
  总之,这是一道比较成功的高考作文命题。当然,大概正是由于强调试题的平稳和持续,在命题的形式上,套用去年的陈题,缺乏新意,有悖于所大力倡导的创新精神,这也多少反映出命题者摸着石头过河的稳重而保守的心态。
  二、 解析
  这道作文题,应该说不是很难写,偏题跑题不会很多。但要写好也不是很容易。如何才能写好呢?
  1、 要正确理解话题。
  理解话题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其一、要准确理解“语言”这一概念,正确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若将人类语言扩展为非人类语言,如山、川、海、鸟、兽等自然界的语言,均属超出本话题范围;同时,严格意义上说,语言还不包括肢体、表情、音乐、线条等广义的语言。因此,如果未能准确把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偏离题意。
  其二、要准确理解“语言与沟通”的话题关系。话题是个并列词组,应包括两方面内容。“语言与沟通”的“与”不能理解为“或”,必须紧扣“语言”与“沟通”之间的关系来作文,才算切合题意,只写“语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