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中的德育,不能像政治课那样单讲道理,其知识教育的过程就是德育教育过程。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文以载道”的一篇篇文章,总是“文”、“道”交织在一起的,语文课不能离开思想政治单纯地讲语言文字知识,但也不能离开语言文字单纯地讲德育 ,而只能把德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育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在读写听说能力扎扎实实提高的同时,也自然地受到应有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熏陶。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只是就课文内容灌输政治思想,就显得生硬、教条,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学生不容易接受,教育效果差。如何能自然而然地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领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能真正认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就从生活中来”。这样,才真正实现了语文的德育目的。在执教《黄鹂》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