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标点不是无情物
安徽省砀山县第三中学(235300)  王本利
E_mail: wangbli@dssz.org (发表于7/200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我们在阅读时对标点的语法功能一般是能够注意到的,而对标点的修辞功能往往容易忽略。其实,标点不是无情物,它有着特殊的表意功能,看似微小,却以其独特的难以替换的魅力放射出奇异的光彩。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标点,通过标点巧妙地传情达意,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细腻生动,使同样一句话能包含更多的内容,表达更深的意蕴,获得明显的修辞效果。笔者现以教材为例,谈谈标点符号在特定语用环境中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
1. 刻画心理,细致入微 
①“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契诃夫《变色龙》)
例①是“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刚说完要处置咬人之狗时,又听人说咬人的狗是席加洛夫将军的所说的一段话,这里省略号用得极妙:首先,表现了他说话断断续续,边想边说的模样,表明他此刻的思维活动极其紧张。其次,非常符合他处在想拐弯、想寻找台阶下台时的语言特点。三个省略号如三下妙笔,惟妙惟肖地面出了奥楚蔑洛夫作为“变色龙”善变的丑态,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试想一下,如把这三个省略号省去,或者改为句号,显然是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的。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出现欢喜和悲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鲁迅《故乡》)
例②写“我”离开故乡20年后回来同儿时的伙伴闰土见面的情景。 请看“啊!闰上哥——你来了?……”,在这七个方块字里面,作者连用了五种标点符号:“!,——?……”,这五种交替变化使用的标点符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我”见到久别重逢的闰土时的欣喜、惊异、悲凉、疑虑、感慨等百感交集的矛盾心理和欲言又止的复杂神情,这决不是单单七个汉字所能表达得了的;而闰土那副既高兴又自觉卑微的心情则借助“老爷!……”传达了出来。总之,他们之间让人感到有一层厚厚的隔膜了。这里的不仅给人们留下无穷余味,而且更催人联想。
2. 传达感情,真实生动
我们说话的时候,要传达某种感情,可以借助表情、手势、语调等手段,可是写到纸就得借助于标点符号了。
③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④“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都德《最后一课》)
例③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但是这种延续的声音并不是平平淡谈的,而是渗透着对周总理的无限深切的怀念之情。例④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断续,同时饱含着韩麦尔先生亡国的悲痛之情。两例中的破折号都是兼表强烈情感的,因此在朗读时都应该把它所表示的感情恰当地表达们来。
⑤唐铁嘴:所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
王利发: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老舍《茶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