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学 会 概 括
■ 湖北 王祖德

概括,即对事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括。在语言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阅读的一种方法;在逻辑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思维的一种能力。阅读与思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在现代文阅读(包括文言阅读)各个能力等级的阅读训练中都不能缺少概括。
学会概括,既有助于迅速获取信息,又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从而准确、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它的形成,固然需要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与感悟,但就方法而言,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考查概括能力,可以是对语段的压缩,可以是对内容要点的归纳,可以是对中心思想的把握,可以是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可以是对文学作品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因此从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门类的知识中获得启迪,形成一些概括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运用“抓点法”概括。概括由理解词语、句子开始。任何一篇或一段阅读材料,总是由词、句、段组合而成的。因此,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特定的表达意义,体会词语所隐含的丰富内容,是概括的方法之一;准确识别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即抓关键语句,对文意概括具有重要意义。

[例1]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更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有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钱锺书《宋诗选注序》)

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抓住“不过”“否则”,可知第一句(至句号处,下同)语意指向从“前人”到“辽远”部分,因为“否则”是从反面阐述,旨在加强这一语意。再抓住“所以”“假如”“那么”,可知全段的语意指向第二句,因为它是结论。而第三句又指向第二句,因为它亦是从反面阐述。又,第二句“挑他们出来比赛”以及“试试”后面的内容,则是“挑衅”内涵的揭示,故其语意指向“挑衅”。因此,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