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5张。有配套教案。
苏轼词二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教案
谢小俊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本词,感知词的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感知豪放词的特点。
2、 通过分析字词含义,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苏轼的思想与人生。
3、 体会词人从生活小事中,生发出的明智、深刻的人生哲理。学习苏轼旷达坦荡,无惧困难的胸怀 。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任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后因“乌台诗案”获罪贬黄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二、导入:苏轼的诗词很多时候从生活、自然的现象联想到人生的哲理,或以此抒发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你能从学习过的苏轼的诗词举例吗?
《赤壁赋 》《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句
三、初读词:
读诗词---掌握要领
1.读准字音
吟啸xiào 同行xíng 一蓑suō烟雨 料峭qiào
2、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读出感情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思考:小序中含有哪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