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文之个性,人之个性
叶如盛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个性化作文研究中遇到的困难,重点论述呼唤个性化作文与培养个性化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并积极探索如何为学生创设发展健康个性和独立人格的环境的一些具体作法和实践。
【关键词】 个性   环境    自主   人格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个人化,个性化。面对着千姿百态的社会,我们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大到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小到一件衣服,一顿午餐,个性化的色彩越来越浓,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着自己。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意味着社会的昌盛,时代的解放和生活环境的自由与民主。“民族的即世界的”,个性就是创造,创造乃一个民族的灵魂。
但作为社会发展基础的教育界,却仍依然沿用着明清以来的“大一统”的教育方针。所以即使我们现代学校采用的是西方的建校体制,却无法将其自由的教学风气也一并“移植”过来。这种单一,刻板的办学方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大众教育还未到来的精英教育时代,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高分,只要捞得到分数,可以不惜代价,走任何形式的道路。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同样不可避免地功利化,陷入“一切为了”的泥淖中不能自拨,作文早已不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感受的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在交流目的下认识和表达互相融合,互为统一的过程,早已不是抒发性灵,表情达意的工具,更不要说是生命的快乐体验,甚至写作干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完完全全成了赚取分数的方法和手段。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总之,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都在皮相上下功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化妆”(林清玄),何尝有“精神的化妆”?更何谈“生命的化妆”!这种徒有躯壳没有灵魂的文章,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可谓名副其实的“灰色作文”:考试前,学生畏之苦之,不得已而为之;考试后,自然轻之厌之,如敝履而弃之,实乃谋取狭隘功利的敲门砖。身处铺天盖地的灰色作文的压抑中,只觉得视茫茫、气奄奄、心惶惶,叫人怎能不壮怀激烈,仰天长啸。多年来,在“灰色”的统治下,作文的天变得蓝不蓝、白不白,作文的地,变得黑不黑、黄不黄,一片混沌、一片烟雾、一片迷惘!教师变得死不死活不活,毫无生气;学生变得进亦忧退亦忧,苦不堪言。
请看学生是怎样倾述他们的作文之苦的:“每逢作文必是茶饭不思,日夜难寐,费尽心机,激活所有的脑细胞把记忆仓库彻底清理一遍,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来个改头换面,‘凑’成一篇自以为美不胜收的‘杂文’。有限的记忆仓库被掏空后,《作文选》这一大法宝便有了用武之地。考试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背下几篇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文章,考试时竟也能屡屡中标,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又一绝招儿:抄。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偶尔考了一个我没背过的文题,我便只好使出最后一招儿:套。文章格式总分总,学习雷锋不能少。要是考我议论文,就把决心誓言表。靠着这三招儿,我竟然次次作文得高分。不过,我真担心,如果法宝用完,我该怎么办?”
还有一位学生抱怨道:“从不敢直抒胸臆,也不敢文思飘逸,因为那样虽会让自己的性情得到真正的释放,却会使语文卷头的分数大打折扣!在蹒跚中前行,在小心翼翼中探路,生怕自己妙手偶得的‘狂言’或不甘平庸的‘妙语’,令判卷老师大跌眼镜!‘灰色作文’似无形杀手,用锁链捆住了我们的手脚,用利刃阉割了我们的精神。悲哉,‘灰色作文’!”
两颗敏感的心灵,以其真实而生动的笔墨代表莘莘学子控诉了“灰色作文”的弊端与罪恶。这种“灰色作文”把学生捺入形式主义的樊笼,套上教条主义的桎梏,泯灭了灵性,熄灭了灵感,扼杀了兴趣,业已走进作文教学的死胡同。
如此教学,如此为文,试问天下佳作何处寻?让我们暂且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纵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