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00个字。
  《捕蛇者说》
  九台二十二中吴敬峰
  文学常识:
  1 .背景: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共同加入了王叔文的革新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其间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名篇。
  2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这种文体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文中蕴涵着感情,这是“说”的大特点。
  3.选自:《柳宗元集》
  4、主旨: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
  原文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
  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
  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
  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
  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
  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
  (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
  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
  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古今异义:
  向吾不为斯役(向古:假使今:方向)
  则久已病矣(病古:困苦不堪今:生病)
  以尽吾齿(齿古:岁月今:牙齿)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可以古:可以用来今:能够)
  去死肌(去古:到。。。地方今:去除)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古:到处今:常常)
  汪然出涕曰(汪然古:眼泪流出来的样子今:水深的样子)
  讨论讲解: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