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590字。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II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黑,黑度以盖框内字
  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II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迤逦yǐ       岑寂cén       舳舻zhú        哀声叹气 āi
  B.巨擘bò       胆怯què       央浼měi        锱铢必较zī
  C.搠倒shuò     矜持jīn       寒砧 zhēn       没精打采cǎi
  D.干躁zào      舂米chōng     庇佑pì         战战兢兢jī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气温回升,曾是白茫茫一片的郴州涣然冰释,从冰冻灾害中走出的人们顾不上喘口气,就投入到灾后重建的艰巨工作中。
  B.在这次亚运会中,中国男子田径运动员的表现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在男子径赛中,中国运动员获得了金、银、铜牌各三枚;在田赛中仅获得一枚铜牌,更是差强人意。
  C.行走在东京街头,可以发现中国元素俯拾即是,特别是汉字,从店铺名称、广告到交通标志,说满目都是汉字也不为过。
  D.厦门—金门航线具有海上客运直航航班多、价格优、中转方便等优势,因此从此航线赴台湾观光旅游的特大型旅游团队不绝如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为了解“十一”长假的旅游动向,全国假日办近日对消费者“十一”期间的旅游计划展开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者“十一”有出游           。
  ② 水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例如它能            动物的体温。
  ③在十一届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
  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A. 意向   调解     勾勒        B. 意见   调节   勾画 
  C. 意见   调解     勾画        D. 意向   调节   勾勒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审容膝之易安(仔细看)        B.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C.而后乃今培风(培植 养育)     D.形影相吊(悼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B.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纤歌凝而白云遏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齐和谐》者,志怪者也      D.若属皆且为所辱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