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11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与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本课件图片丰富,能有效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  问题法。 
  3.  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
  1. 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
  低沉幽怨   (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
  (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
  语速应该~~~~~~  (缓慢)   
  语调应该~~~~~~  (低沉)
  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
  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
  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我们可以把它“虚化”成一条“追求之路”,怀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丁香。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单薄细弱,一般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者白色,颜色不轻佻,经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忧愁的象征。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