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10字。
  《长江三峡》学案    2009-3-12
  太谷中学  李劲梅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统一(难点)
  课前导读
  【助读资料】
  1. 题目解说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2.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背景资料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
  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知识积累】
  字音:
  瑰(guī)丽    启碇(dìng)     夔(kuí)州    对峙(zhì)    
  秭( zǐ )归       万仞( rèn )      崆(kōng)岭   万壑(hè)    
  汨(mì)罗      美髯(rán)       眺(tiào)望      草坂 (bǎn)     
  绛(jiàng)紫    停泊(bó)     滟滪(yàn  yù)    缥缈(piāo  miǎo)   婀娜(ē  nuó)    层峦叠嶂(zhàng)   澎湃pēngpài
  词意:
  碇:系船的石礅。
  雷霆万钧: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绛:大红色。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蒸,升腾;蔚,聚集。
  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题1:筛选一句话概括作者游三峡时的感受。
  题2: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题3:概括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并概括三峡景物的特点。
  明确(针对本文特点,应以思路为突破口)
  行文线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