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20字
教学目的:
1 初步培养学生理解鉴赏古典诗词的兴趣和能力;2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
3 教导学生领略毛泽东的革命家风范。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关于词的文体知识;词的朗读和词语理解;体会词的炼字妙处。
难点/ 全词的意象特征和鉴赏要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
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两首毛泽东的古典诗词(板书课题)。这一
课,我们先来学习《沁园春•长沙》(板书标题)。
介绍词的有关文体知识:沁园春,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沁
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守。“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长沙,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朗读或放教学录音:要求学生听清生字字音和朗读的语气及感情,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 注音:沁( )橘( )舸( )怅( )寥廓( )( )峥嵘( )( )遒( )遏 ( )
2 理解下列词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怅寥廓: 苍茫:
沉浮: 峥嵘:
稠: 风华: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鉴赏活动:
写作背景:《沁园春 雪》作于是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人生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解说:学生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简析: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作者通过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百舸,鹰,鱼,霜天,大地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提出了由谁来主宰祖国命运的深刻命题。下片抓住“同学少年”这一意象,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都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英雄气概。这样,上片为景,下片为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意象:在诗歌中,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客观物象。换言之,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如“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 凄凉 孤寂的氛围。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因而,意象有着浓烈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