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2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
淮南五中高二语文组 陈孝宇
三维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把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3,理解体会诗歌的浪漫主意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广泛运用.
(二), 能力目标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并背诵.
3,感知诗歌中的想像世界,感受诗人于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鉴赏“梦游”的意境,锻炼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
(2) 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难点:1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梦游天姥”与诗歌主题之间的联系,深刻把握诗歌主题。
2、理解诗歌的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三、解题,进入本诗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梦中游历。
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