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陈静雯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西卓子山学校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乐观向上,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由于受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中小学生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是很强。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使他们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影响他们今后大半生的生活质量。因此,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他们品德形成、人格健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决定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
1、教师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者。
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乐观向上,人格健全,热爱教育事业,与学生关系融洽,就会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反之,教师若心胸狭隘,缺乏健全人格,喜怒无常,则极易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之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更重要。
2、培养自信,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师。
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而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学校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据研究表明,美国中小学生在知识构成方面比中国中小学生更有潜力,这是因为美国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造就了美国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我们中国,竟然有2/3以上的教师还根本不具备心理学知识。①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扮演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师的角色。魏书生在《家教漫谈》中认为,莫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十分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如让学生写日记,,自己与自己进行思想交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培养自信。
二、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和反思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老师。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说:“教学事业成功的标志是:学生盼望上语文课,盼望作文讲评。教师不但要用知识和智慧去征服学生,而且要用人格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分不清是爱课程还是爱讲授课的教师。”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