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2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丰富文化积累。
  2、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感悟作者旷达处世的情怀,培养学生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意境。
  教学难点:
  1、 理解“闲人”的含义。2、揣摩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每每提起月,我总会忆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会读的同学,和我一起来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对月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公元1083年农历10月21日的夜晚,和苏轼共游黄州的承天寺,一起来欣赏那晚的明月,感受他笔下的另一番月色吧。
  二、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师配乐范读。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自由的读。
  3、 指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其他同学做评价,全班齐读。
  4、 结合注释,译读课文,有疑问的进行圈点标示,同桌解决或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疑。
  5、 多媒体显示重点词句的解释,借助已学课文来积累词汇。
  例如:欣然(欣然归往《桃花源记》)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狼》)
  但少闲人(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遂至承天寺(肃,遂拜蒙母《孙权劝学》)
  如吾两人者耳(见往事耳《孙权却学》)
  三、 品读语言,体会感情
  1、 播放课文视频,全班跟读。
  2、 学生找出自认为情感处理最好的语句,来读一读,品一品,师作朗读指导。
  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平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深沉含蓄,孤寂之情)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喜、愉悦)
  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形单影只,心有灵犀的喜悦)
  3、 师生合作朗读。男生读叙事部分,女生读抒情部分,教师读感慨、议论的部分。
  四、 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1、 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苏轼邀友夜游承天寺赏月的事
  2、 是什么样的月色吸引苏轼和张怀民漫步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如字,比喻,把月色照射在庭院比作水,把月光照射下的竹柏影子比作水草。体现月色之美,之空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