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重难点分析: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来解决。
  3.两篇短文都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因此,要从浅入手,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先分清层次,能概括出层意,再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一结构特点。
  4.“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者引导学生分析“成才”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从而澄清学生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疏通第一章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标题是后来的编者加的。此标题从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即:凡讲仁义,行仁政的,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有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这篇短论很能代表他的主张。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介绍查找到的孟子及《孟子》的常识的资料,讲述摘录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
  2.鼓励学生充分朗读,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节奏鲜明,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读排比句尤其要注意节奏鲜明,读出气势来。孟子自称善养浩然之气,他是很讲究文章的气势的。朗读时还要通过语调的变化,突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
  老师可先范读,再指名读、小组齐读或全班朗读,让教室里充满学生的琅琅书声。
  3.投影习题,检测自学效果。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
  A.夫/环而攻之。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米粟非不多也
  (3)解释下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讨论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