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40字。
《口技》读讲练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字义及词义
大宴:大摆宴席。
当是时:在这时候。
无不伸颈: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
以为妙绝:认为妙极了
微闻:隐隐听到。
稍稍正坐:渐渐坐正了一些。
俄而:刹时,一会儿。
变色离席:变了脸色,离开座位。
群响毕绝:各种声响全部消失。
撤屏视之:撤掉围布一看里面。
而已:语气词,“罢了”的意思。
无敢哗者: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二、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林嗣环(生卒年不详),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中进士。因事被充军到边疆,后遇赦放还,客死武林。著有《铁崖文集》等书。
2.背景材料
本文《口技》原是他的《秋声诗》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口技是明清时代人的一种职业,他们或在街头张幔表演,或在厅堂设障献技,当时的名称很多,有的叫“口戏”,有的叫“隔壁戏”。这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最早见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明清时期很盛行,不少文人为之作记,本文即是其一。
【第二部分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节:写表演前的准备及表演即将开始的情况。这部分交待了口技的表演者及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2)第二至四节: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3)第五节:写表演结束时的情形。再次交待表演者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