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70字。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第二单元
同安一中 刘映春
一、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包括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三个部分。阅读文本包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韦庄《菩萨蛮》及五首推荐诗词。
单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境;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把握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强调的是对诗境的品味,而诗歌意境的构成依赖的是意象和意象之间的组合。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2、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中景、理、情。
4、“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强调的对诗歌意境的欣赏,还必须通过诵读这种最基本的读诗方法来实现。因此教学中要强调在诵读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提升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能力。
5、“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是建立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要求的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对诗人生平和为人的探究的基础之上,再依据选修课教学目标的界定,仍然要引导学生要在鉴赏本诗词的基础上拓展开来,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者和词风等文学常识,为今后的诗歌学习作好知识的积累。
6、“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要掌握诗歌鉴赏一些基本方法,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基本方式(①即景抒情,②直抒胸臆,③寄情于景,④情景相生)。
二、专题研究
本单元涉猎了从唐初张若虚到清初的纳兰性德,包括代表中国古典诗词高峰的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作品,时间跨度大,风格多元,但重点突出。在专题研究中,我们选择地介绍主要的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并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相关知识,把知识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习,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孟浩然、王维: 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世人王孟并称。
孟浩然:以五言短篇为主,以清旷冲淡为基调,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夜归鹿门歌》一诗不事雕饰,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优美, 意境清迥。既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也流露出自己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王维:田园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评)“诗中有禅”的意境。后代诗家称之为“诗佛”。